今年以來,衡南縣圍繞打造“只要來衡南,一切都不難”的政務服務品牌目標,創新方式方法,大力推行“‘清’易通·‘碼’上辦”服務,讓數據多跑腿,群眾少跑路,足不出戶,可以把自己的訴求解決好,將問題處理在基層,把茅盾化解在基層。
著力打造來信來訪的“直通車”。按照“互聯網+信訪”思路,搭建“‘清’易通·‘碼’上辦”服務平臺,設置“局長碼上辦”“書記鎮長碼上辦”“縣紀委書記碼上查”“碼上找縣長”“碼上找縣委書記”等五類二維碼,開辟民情訴求表達的直通車,讓群眾輕點手機、足不出戶就可以反映訴求,解決問題。與此同時,在各縣機關單位、鄉鎮(街道)、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大廳張貼對應二維碼,并充分利用微衡南、智慧衡南、衡南黨政門戶網、衡南手機報等媒體,以及“網上衡陽”監督服務微信群、屋場懇談會、進村入戶宣講等方式,積極推廣“‘清’易通·‘碼’上辦”服務。通過多渠道、多角度的宣傳,讓企業和群眾更直觀更全面了解“‘清’易通·‘碼’上辦”服務,切實提高群眾的知曉度、參與度。
著力打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建立受理、辦理、回復、反饋以及效果評價等完整的工作機制,確保及時高效辦理群眾訴求。在高效處置群眾訴求的同時,加強對社情民意的梳理匯總和分析研判,對問題反映集中的單位,督促系統整改,完善工作機制,打好制度“補丁”。通過對“紀委書記‘碼’上查”收到的66件信訪舉報進行分析發現,糧補資金發放和行政執法領域問題占比超過30%。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我縣啟動種糧惠農補貼資金問題專項監督檢查和行政執法領域問題專項整治,制定完善了《衡南縣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管理辦法》《衡南縣關于進一步規范和完善惠農補貼“一卡通”發放管理工作實施細則》等制度和辦法。從解決單個訴求,到系統分析、集中整治,實現了某一方面、某一領域問題的綜合治理。
著力打造作風轉變的“試金石”。群眾滿不滿意是檢驗干部作風轉變的“試金石”,該縣通過推行“‘清’易通·‘碼’上辦”服務,倒逼工作責任落實,推動黨員干部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要求直機關單位和鄉鎮(街道)“一把手”對訴求辦理工作親自部署協調,親自把關審核,落實第一責任人責任。縣行政審批局對群眾掃碼反映的問題訴求逐一進行滿意度回訪,并建立辦理和回訪情況專項臺賬。對反饋“不滿意”的訴求,責成相關單位立即復查復核;仍不滿意的,由縣委、縣政府督查室進行督查督辦,直至群眾滿意。縣紀委監委強化“碼”上監督,對檢舉控告類訴求嚴格按照紀檢監察機關處理檢舉控告工作規則進行處置,對非檢舉控告類訴求進行跟蹤指導和督促檢查,對工作履行不力、回復不及時、拖拉推諉的部門或責任人嚴肅追責問責。自5月18日啟動以來,共收到訴求240件,已辦結223件,群眾首次回訪滿意率95.83%。同時,大力開展查執行治頑疾、查效能治堵點、查訴求治微腐、查擔當治慵懶、提振干部精氣神“四查四治一提振”干部作風建設提升年活動,推動干部作風轉變。隨著作風建設的深入推進,職能部門、黨員干部主動服務、靠前服務意識明顯增強。
著力打造營商環境的“優化劑”。立足審批環節最少、審批速度最快、政務服務最優、營商環境最好“四最”目標,把推行“‘清’易通·‘碼’上辦”服務作為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舉措,線上線下同向發力,全力優化營商環境。線上,及時受理涉企問題訴求。線下,在政務服務中心設置“辦不成事”反映窗口,重點解決不能成功受理、分發、辦結或者來回跑、多次跑等難點事務。同時,對反映涉企服務中推諉扯皮、吃拿卡要、索賄受賄、隨意執法、不落實涉企政策、干擾企業正常運營等損害營商環境行為快辦快處。比如,南方新材料公司掃碼反映“企業今年虧損600萬,交警隊相關執法部門不定時對運輸車輛執法排查影響經營生產”問題,縣交警隊第一時間向企業解釋執法檢查的必要性,并提出進一步規范執法檢查的方案,企業表示理解和滿意。
來源:三湘風紀